在公司的精心安排下,我有幸与技术、检验以及车间一线的工人师傅们,在G20召开期间,去往日本JFE公司进行参观、学习。大部分人和我一样,是第一次跨出国门,那种忐忑中夹杂着好奇与激动的心情,持续了好久才慢慢平息。
两年前我们公司开始与日本JFE公司合作研发并制造锅炉产品。由于我负责工艺这一块,所以与日本人有了非常密切的接触,也因此对他们工作认真、“刻板”、做事肯拼、不讲情面深有感触。期间出于对他们性格的好奇,我还特意去买了《菊与刀》这本书来读,读完之后对他们似乎有了点进一步的认识:森严的“等级制”也许是他们文化的根源,由此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反应。但日本人的聪明是不争的事实,从江户时代的闭关锁国到明治时代发展成为列强之一,用了短短的几十年。二战之后恢复经济也仅仅用了三十几年的时间,其中斐名国际的跨国公司也是不计其数。有时候会很不解,我泱泱大国何以不如个弹丸小国呢?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那就是我们确实还有很多需要向人家学习的地方。
我们此次之行,是受到JFE公司的邀请,进行参观学习,对此我深表荣幸。
JFE公司是当今世界第二大钢铁集团,亦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生产小轿车外板的企业,多项技术代表了世界钢铁行业的最高水平。
我们首先参观了位于东崎玉的垃圾焚烧厂(其中的垃圾焚烧炉由JFE公司制造)。焚烧厂规模并不算大,两台炉子单独运行,每台炉子日处理垃圾量148.5吨,两台炉子年处理量可达近11万吨,发电可卖8亿日元,焚烧后的熔渣可用于铺路,另外还享受了政府补贴。焚烧厂的工人并不多,操作班每班4人,3班轮流。另有一些维修班、管理人员等,自动化程度非常高。
JFE公司对安全以及卫生要求极为严格,进入办公大楼,必须要先脱掉鞋子才能进入。他们还特意为我们准备了劳动防护的外套、手套等。最后在锅炉运行科长的带领下,我们系统地参观了锅炉结构和垃圾处理的流程等,并就其中的很多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。
真是百闻不如一见,参观完颇为震撼。在国内的时候,经常听说国外的天特别蓝,我那时候还觉得是崇洋媚外。但到了这个地方之后,确实让人想象不到这是个垃圾厂:蓝天白云,青草绿树,完全没有一丝灰尘;焚烧厂的厂房干净整洁,锅炉的每个部件在展台上都有立体的图示,标明其位置、功能等,各个部件都没什么灰尘,挂牌标识清清楚楚,完全让人感觉不出是个垃圾处理厂,相比国内的某些食品加工厂真是让人汗颜啊。不过因为我们穿着长袖的防护衣,在温暖的锅炉房里转了2个多小时,出来时已经汗流浃背,饥渴难耐。细心的科长特意为我们准备了冷饮,顿时觉得饮料都是人家的好。玩笑归玩笑,但所见所闻确实一直回荡在脑海,我们唯有努力学习,不停追赶也许才不至于落后,才有可能超越吧!
接下来参观了JFE鹤见工厂,该工厂的厂房建造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,走在车间里除了梁、柱各种铆接结构能让人感觉有点历史久远,其余根本没有太多历史感。至于车间的环境我不想太多地去描述,5S、精益生产,这些我们正在学习的东西,都是源自日本。JFE发展成世界第二大钢铁集团,当然不只是名声在外,确实做的很好。不过对于5S之类,我们虽然是学他们的,感觉并不差多少哦。
在车间里,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每个零件上的二维码。通过扫一扫你就能知道这个零件的所有信息,加工单位、材质、规格等等。比较意外的是走出车间,在厂区里发现每棵树,每株花也都有二维码,号称也是来自互联网城市的我,顿时觉得我们OUT了。也许有太过精细的嫌疑,但这确实是一种管理的好方法,方便了解,也简化流程,也许不久的将来,我们也会如此吧。
另外,在每道工序的细节上给我的印象也很深。比如在做薄板筒体的焊接时,为了防止筒体凹陷,他们专门在筒体内部做了圆柱形的支撑工装。筒体卷制前他们并不压头,专门有一道挤压的工序,不用模具,据说靠工人师傅的经验,直接挤压到与筒体差不多的半径。各种零件的吊装都有专门的工具,而且做得都是工工整整,和正式产品没什么区别。
有些车间是不允许拍照的,不然一定和他们正在试装的直径16m的盾构机留个念,这么个庞然大物要保证它的整体精度不知道是什么概念,对于我们而言,也算是开了眼界。
行程匆匆,虽然短短的几天,但让我对这个国家,对这个民族有了更直观的印象。每个地方都那么整洁、干净、有秩序,接触到的各个行业的工作人员都是那么敬业,有礼貌。之前读稻盛和夫关于工作的描述,还觉得他确实是个厉害的人物,怎么能把哲学、人生的各种东西都融到工作里,倡导全身心投入工作,并以此作为突破口来修炼自我,实现幸福人生。现在觉得似乎每个日本人都深得其精髓,不过由他说出来罢了。
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,切身的感受让人印象更加深刻,也让我们有所深思,正视自己的不足,学习人家的优点,我们才会越来越好,这比光喊那些不痛不痒的口号有意义多了。
让我一起加油,为中国制造的崛起献力!
下一篇: 读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有感